“驼峰航线”为何又称死亡航线?在这些数字面前,人们会肃然起敬
从1937年开战以来,中日空军之间历经了八一四空战、九一九首都空战、四二九空战、武汉保卫战等各种大小战役,中国空军由原先的百余架战斗机,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不足百架战机,如果再不整修补充,中国空军就可能没有任何完好的飞机可供升空迎战。补充新的人员和新式战机,成为当时的当务之急。可是,在中日开战之初,美国力行中立政策,不愿意卷入中日战争,因而,中国方面只好想出招募志愿航空队的方法,来解决燃眉之急,陈纳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造就出来的一位时代英雄。
在美国的对华援助中,陈纳德的飞虎队立下不朽功勋。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通过了向中国提供约13亿美元的军用物资和商品的法案。美国同意援助,但是如何把数量如此之大的货物运到中国成为难题。特别是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陆路上的国际通道关闭。地上、海上已无路可走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天上走。
展开剩余72%1942年10月8日陈纳德在写给美国总统特使温德尔·威尔基的信件中,就提出开通“驼峰航线”的建议。从昆明经缅甸到印度的航线上,山峰连绵起伏,有如驼峰,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驼峰航线”。
美国方面先把各类援华物资经海路运到当时处于英国控制下的印度东北部港口,然后运到靠近中国边境的阿萨姆邦,再用飞机空运到中国西南地区。从四川、云贵到南亚印度的阿萨姆邦,要飞越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航线全长1120余公里。航线并不算太长,难度是在航线沿途大都是高达5500米到7000米的高山。在高山顶上飞行,既有未标明海拔高度的山峰,还有难以预料的雷电等变化不定的气候,从东南亚起飞的日军经常进行拦截,均对运输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驼峰航线又被称为“天空地狱”、”死亡航线“。
在这条最危险、最可怕的航线上,在抗战最后几年间,分外繁忙,每天都有飞机飞来飞去。在这条航线上飞行的,是陈纳德指挥的美国第14航空队。
第14航空队身负战斗和运输两大任务。航空队的空中作战取得了颇为辉煌的战绩,如在当年7月20日飞往汉口、广州、衡阳等地上空,向日寇发动进攻,对包括零式战斗机在内的日机进行起飞拦截,结果日机一共被击落153架,把一贯在天空横冲直撞的日本飞行员打蒙了。运输则更为可观,在驼峰航线上500多架C-46、C-47、C-54型运输机每天穿梭飞行,从每月运输80吨增加到每月最多时达8万吨。中国的航空公司则共飞越驼峰航线8万架次,运载乘客3.3万余人,由中国运到印度的物资有24.7万吨,由印度运往中国的物资有50.8万吨,其中第14航空队运输了65万吨。
为维持这条运输线,中美两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复杂的航线,多变的气候、繁忙的任务以及日军的拦截,使很多飞机坠毁在高山顶上。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航空公司共损失飞机46架,牺牲了25个机组和十余名随机人员,还有多架飞机被日本驱逐机击落。美国空军损失飞机468架,平均每月13架,牺牲人员1579人。因为美国飞机事故太多,1943年,美国特工在缅甸组织了救护队,专门抢救坠机遇难的飞行员,营救出125人,但不到遇难飞行员的三分之一。
在这条航线下面宽50英里的地面上,散落在山头山坡上的铝制飞机残骸到处可见,在阳光下竟然可以成为飞行员的地面反光路标。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西南还发现了当年失踪的飞机残骸和飞行员的遗骨。在这些数字面前,人们会肃然起敬。人类就是以牺牲换来了消灭法西斯的胜利,推动了人类正义事业的前进。
发布于:天津市